t55p1356

标签: 旭日旗

澳大利亚抗战博物馆,一个独特的博物馆。它的进馆要求很是”可以“,竟是让参观者在作

澳大利亚抗战博物馆,一个独特的博物馆。它的进馆要求很是”可以“,竟是让参观者在作

澳大利亚抗战博物馆,一个独特的博物馆。它的进馆要求很是”可以“,竟是让参观者在作为入口投影的日本“旭日旗”上踩踏个30秒,然后把鞋底的灰弄干净,这样就能进去。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把二战时日本的“旭日旗”弄成入口投影,让参观者踩着过,这事儿当时弄得争议还挺大,尤其是日本那边,气得不轻。可这背后牵扯着历史记忆、民族感情,那可不是踩一下就行的。对澳大利亚来说,“旭日旗”可不只是一面旗子,那是日本侵略自己家园的象征,是耻辱,不能忘,也不敢忘。1942年日本炸了达尔文港,新几内亚战场上打得血流成河,好几万澳军牺牲了,百姓也都死了不少。这些伤痛不是个简单的数字,那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伤。后来日本想把“旭日旗”跟“国旗”划等号,想要美化它。澳大利亚就不惯着它,用最直接的方式怼了回去:把这个给”我们“带来过毁灭的东西踩在脚下。这行为看着是有点侮辱了,但这其实也守住了历史。当年举着这旗子的日本军队干了那么多坏事,它就不配被供奉,只配当个用来警示的”抹布”。就像德国绝不容许纳粹标志被美化一样,澳大利亚“踩旗”的做法,就是让大家每次踩过去,都在对抗,抵制那些想要模糊、淡化战争罪责的想法。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全社会在这件事情上的“一条心”。日本热烈抗议,积极反对,但澳大利亚政府就当没听见,鸟都不鸟日本,纪念馆这个投影放了几十年都没有撤,老百姓也投票,就这么完成保护历史的仪式,甚至有政客从国会大厦望过来,当他们看到这一幕时,这就成了一种特别的“全民历史教育”。再看东亚国家的反应,就复杂多了。韩国老百姓特别能共情,因为他们自己也被日本殖民过,伤害过;我们中国老百姓也纷纷点赞,觉得这事儿说得过去。而日本政府呢?他们除了发火,还是发火,还有些政客总想着篡改历史,这反而说明了这种对抗的必要性,侵略者想淡忘、受害者就更得坚决地记住。这种民间和政坛的呼应,用实际行动守住了历史的真相。把澳大利亚这“踩旗”和德国的反思放一起看,还挺有意思。德国通过立法把纳粹符号给禁了,在教育中深刻忏悔,也算是做了自我救赎吧。可日本对二战罪行的态度一直含糊不清,又是靖国神社供奉战犯,又是改历史课本,还否认慰安妇问题,想让“旭日旗”变合理。就是这种反思,就逼得受害国只能用更直接的方式提醒它。堪培拉纪念馆这设计挺有深意——让游客踩“旭日旗”时低头,不光是擦鞋底的灰,更是说“不能在历史面前低头”。而百米外的国会大厦,时刻被这一幕“盯着”,意思是政治权力必须永远敬畏历史,永远不能忘。说到底,这块被踩了几十年的投影,不只是简单的“泄个愤”儿,是一个国家用自己的方式给交给历史的答案。它告诉世界,有些伤痛时间磨不平,有些符号不能重新定义,有些记忆必须永远“擦得干干净净”,这样历史才不会重演。
我有种预感,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的军旗投影撤不掉,不是因为日本抗议

我有种预感,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的军旗投影撤不掉,不是因为日本抗议

我有种预感,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的军旗投影撤不掉,不是因为日本抗议,也不是因为外交压力,而是澳洲人骨子里的那股恨意,拧成了绳。2013年,堪培拉纪念馆把日本旭日旗投在入口地板上,游客进馆都得踩着走。日本大使馆抗议了十几天,馆方默默关掉投影,可没过几年又亮了回来。这面旗背后是血债。1942年2月19日,日军242架战机扑向达尔文港,炸弹量超过珍珠港,炸沉35艘船,平民和士兵的尸体混在港口焦油里。后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日军把红十字护士砍了头,澳军俘虏被活体解剖。全澳洲750万人,100万人扛枪上了战场,家家户户挂丧幡。日本投降时,澳洲是唯一拒绝接受的国家。他们提交了100多名甲级战犯名单,把乙丙级战俘全毙了,连投降举白旗的都没放过。现在馆里那把沾血的日军指挥刀,锈迹比展柜玻璃还厚。投影仪的光打在地板上,老人牵着孩子踩过去,脚印叠着脚印,没人低头看。仇恨这东西,光靠外交辞令擦不干净。

反转了!南京商场“贴旭日旗”后续:系捏造!博主被扒经常乱指控!我同意胡锡进的看法

南京商场“贴旭日旗”后续:系捏造!博主被扒经常乱指控!我同意胡锡进的看法,那个南京商城“贴旭日旗”存属于被人陷害,商城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而那个陷害商场的人才是最大的内部隐患!那个博主的行为确实有点过分了。我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