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1356

标签: 养老

505名死亡人员,领走240多万养老金,谁在掏空养老钱?

505名死亡人员,领走240多万养老金,谁在掏空养老钱?

山东通报了三起养老保险事件,其中,2022年至2024年,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人死了,最多家人烧点纸钱给他用,没想到这505名死亡人员还能领到真钱来花,真是世间罕见。为...
“银行闹大了!”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

“银行闹大了!”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

“银行闹大了!”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定期,可没想到,两个月后,大爷竟发现所谓的“存款”竟全部成了理财产品,后面还要继续缴纳24万元!老年人的养老钱,本该是晚年安稳的基石,却常在银行里遭遇意想不到的变故。许多老人将到期存款转为保险,发现时已陷入困境。这不只是个别事件,普遍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威胁着他们辛苦积攒的血汗钱。西安草滩的徐师傅老两口,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他们本有十二万元存款即将到期,却在银行的“引导”下,不明就里地办理了保险。银行客户经理或一些业务经理,会主动打电话联系这些即将到期的老客户。他们口中常说的“保本保息、年利率2.5%的好存款”,或者“高利息存款”,精准击中了老年人求稳的心态。老人们去银行,心思单纯,只为存款。徐师傅的老伴特意叮嘱过要存钱,对其他金融产品并未多想,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原定的存款业务悄然变了样。老人们最终办理的,都是保险产品,而非他们所期望的储蓄。整个办理过程,对老年人来说充满迷雾。徐师傅记忆力不好,也不懂复杂的金融流程,这让他们极易被工作人员牵着走。银行人员会“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手机,电子合同签署环节,老人们更是糊里糊涂就签了字。徐师傅平时根本不用手机银行,自然无法看懂合同内容。录制“双录”时,老人们误以为是存款流程的一部分。他们只能跟着工作人员说“是”或“同意”,没有机会细问,也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办完业务,徐师傅还挺高兴,回家告诉老伴存了个三年期存款。一直沉浸在“高利息存款”的喜悦中,对真相一无所知。老人们并未拿到纸质合同或存单。银行方面给出解释,说是“银行新规取消”或“客户没主动要就不用给”,使得关键凭证缺失。最初,老两口觉得钱放在银行很踏实,也没有多问多想。这份朴素的信任,恰恰为后续的麻烦埋下了隐患,几个星期后,年轻的亲戚来家串门,才揭开了这个真相。亲戚们打开手机银行,看到账户里赫然显示“保险:十二万元”的交易记录,得知真相,徐师傅瞬间“脸白了,心口像压了块石头”,巨大的冲击让老人身心俱疲。这些保险产品还带着沉重的后续负担。徐师傅老两口明年和后年各需再交十二万元保费,对于退休金有限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巨额保费是他们无力承担的。养老钱面临损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陷入了困顿。老人们试图与银行和保险公司沟通,希望能解决问题。但往往遭遇推诿和拖延,未能得到满意答复,银行方面常说,办理的是保险,合同在手机银行里,客户已签字。他们拿出“双录”作证,声称老人全程知情。老人们反驳,自己平时根本不用手机银行,录制时也只是跟着说“是”,没有机会问细节,更没有收到过任何犹豫期提示,保险公司则往往面谈后就没了下文,或同样推卸责任。老人们为此“吃不下睡不着”,身心备受煎熬。无奈之下,老人们只能求助监管部门。他们拨打12378向银保监会投诉,或向银监会服务电话寻求帮助,这些投诉大多仍在处理中,尚无明确结果。老人们的养老钱何去何从,仍是一个未知数。“存款变保险”并非孤立现象。多地银行曾因误导推销保险被处罚,例如夸大收益、隐瞒条款、冒充职员销售等,金融市场环境变化也是推手。七月居民存款减少万亿,存款利息吸引力下降,银行急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就盯上了老年人这样的群体。徐师傅的退保诉求有道理,银行可能未尽到告知义务,且合同未有效送达。这些都为维权提供了依据,但是,此类案件的法律程序常有难度,储户败诉案例较多。证明银行的误导行为,是维权的核心难点。老人应先与银行沟通,如无果再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并务必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为守护老年人的金融安全,他们自己需提高警惕。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要认准“存款”二字,警惕“高息”、“保本”等诱惑性词语。办理前问清是存款还是保险,是否需要连续缴费,提前取款有无损失。合同必须看明白再签字,不理解的地方要追问,电子合同的存放位置和查看方式,也要一并问清楚,确保自己能随时查阅。金融机构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提供清晰易懂的纸质合同,杜绝误导销售,他们应尊重老年客户的真实意愿,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监管部门也需持续介入调查,严惩违规行为,完善对老年客户的保护机制。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金融安全,确保他们的养老钱真正安稳。保障老年人的金融权益,需要多方协作。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老人们创造一个值得信任、安全无忧的金融环境。对此,你怎么看?信源:华商网发布于2025年8月21日
🌛200万70后进厂打工,60多万年轻人在家躺平。亚洲第二的韩国为何会沦为

🌛200万70后进厂打工,60多万年轻人在家躺平。亚洲第二的韩国为何会沦为

🌛200万70后进厂打工,60多万年轻人在家躺平。亚洲第二的韩国为何会沦为中老年人的噩梦?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让大家都能在操劳半生后颐养天年,但韩国可就厉害了,不仅不让你养老,还要你干到归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韩国的老年贫困率高达四成,十个老人里四个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在一个人均GDP不低的国家,超过四万名退休老人得靠捡废品过日子。街头常看到他们推着装满纸箱和塑料瓶的推车,争分夺秒捡起年轻人丢弃的饮料瓶。可忙活一年,收集上百公斤废品,只能换来十几块人民币。相比之下,保洁或保安的活儿收入更高,于是首尔的银发招聘会挤满了人,数千老人抢几百个低薪岗位。为什么会这样?家庭支持的缺失是重要原因。这些老人多是生育高峰期走过来的,家里通常有儿女,可年轻人却帮不上忙。高房价和不涨的工资让年轻人喘不过气,一个普通人养活自己都费劲,更别提每月给父母几十万韩元的赡养费了。算一笔账,赡养一对父母一年得花上千万韩元,而年轻人年收入中位数只有两三千万韩元。孝道在经济压力下成了奢侈品,老人只能自己谋出路。再往深看,问题根子在韩国经济的历史轨迹。这一代老人见证了国家从穷到富,可财富大多流向三星、现代等财阀,普通人攒不下多少。养老金制度起步晚,很多人没交够年限,退休后每月领的钱连基本开销都不够。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雪上加霜,韩元暴跌,股市崩盘,普通家庭的积蓄要么被通胀吞噬,要么在经济风暴中化为乌有。他们奋斗一生,却成了资本的“提款机”。不仅物质上贫困,老人还得面对精神上的孤单。很多人独自生活,每天说不了几句话,只能靠打工排解寂寞。一些城市里出现了适合老人的岗位,比如地铁送快递,工资不高但能省车费,干活的老人说,虽然累点,总比在家对着四面墙强。可这些活儿多是保洁、搬运,辛苦又没保障。反观年轻人,超过六十万二十到三十岁的青年选择不工作,回到父母家“啃老”。他们觉得就业竞争太激烈,前途无望,眼高手低,期望高薪却找不到合适岗位,干脆放弃。职场里,他们对“退而不休”的老人充满排斥,认为这些人占着位置,效率还低。社会从家庭到职场,弥漫着冷漠和对立。韩国的现状不是简单的代际冲突,而是经济发展模式失衡的结果。财阀经济创造了增长奇迹,却没给普通人留下足够保障。老人和青年都在为这种失衡买单,家庭关系也因此疏远。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个警钟:如果只追经济数字,忽视社会保障,未来可能重蹈覆辙。解决之道在于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比如加强税收调节、完善养老体系,让每个人都能体面生活,而不是让老人和青年在困境中对立。未来更严峻的挑战在等着韩国。养老金预计2044年出现赤字,2055年彻底干涸。随着寿命延长,贫困的晚年可能成为常态。这不只是韩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警示。你们觉得,社会该怎么平衡发展与福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
社保基金是怎么没的?朱镕基早就说过,都是投资赔掉的

社保基金是怎么没的?朱镕基早就说过,都是投资赔掉的

社保基金是怎么没的?朱镕基早就说过,都是投资赔掉的社保基金到底是怎么没的?交的少、发的多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当年朱镕基就揭露过这个真相,让他非常愤怒。1997年7月,朱镕基在讲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就说了这个现象,说:“现在一年也就收入养老保险费1100亿元,92亿元跑掉了,怎么跑掉的呀?就是想增值,去搞投资,搞房地产、炒股票、上项目,干什么的都有,最后血本无归,钱都收不回来了,还增什么值呀!“我看了这个报告以后,是很痛心的。我记得这几年,至少是从1994年以来,年年跟同志们讲,这个钱只能买国债,不能去搞投资。投资有风险,你可能赚一大笔,也可能全部赔光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我们没有这个权力来冒这个险!不是国务院没有提醒,早就提醒了,可是有人就是不听,也不报告,等审计出来以后才知道。“我不客气地讲,大部分是劳动管理部门自己批的,财政部门也批了1.7亿元。你们要总结经验教训,我也希望那些有关的地方领导要总结教训,你没有权力批,这种干预是完全错误的!”可见,社保基金亏空的根本问题,并不是交的少、发的多,而是被一些人盲目投资赔掉了!其实,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些钱只能用来买国债,不能拿去搞投资,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赚钱,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钱,不能冒险。但是,国家三令五申,还是有一些人铤而走险,拿着这些老百姓的养老钱去投资,结果最后血本无归,只能把这个烂摊子交给国家来收拾,国家又能怎么办呢?只能把这些亏空分摊到老百姓身上。这还只是1997年的情况,现在呢?还有多少社保基金是这么没的?一定要严查,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参考资料:《朱镕基讲话实录》)

剑指“养老骗局”宁夏专项整治守护老年人“钱袋子”

8月18日,记者从自治区防非打非办获悉,宁夏将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金融活动列为2025年上半年专项整治的重中之重,并取得显著成效。据自治区防非打非办最新报告,专项整治行动已排查处置涉老非法金融风险线索数十起,有力维护了...

激发医养结合需求 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

此外,江苏在金融创新与人才保障方面同步发力,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积极探索“保险+养老社区”等创新模式,促进养老金管理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上,省内多所院校与养老机构合作,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
河南驻马店,一位94岁的老太有6个子女,却被儿子抢着赡养,女儿根本就轮不到她们赡

河南驻马店,一位94岁的老太有6个子女,却被儿子抢着赡养,女儿根本就轮不到她们赡

河南驻马店,一位94岁的老太有6个子女,却被儿子抢着赡养,女儿根本就轮不到她们赡养,就已经被儿子给接走了,老母亲无奈之下只好提出几个儿子轮流赡养,否则这么一直抢也不是个事!网友:大儿子的带头作用很重要。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河南驻马店,有这样一桩让人羡慕的"烦恼事":一位94岁的老太太成了香饽饽,六个子女争着抢着要赡养她。这事要是放在别的家庭,恐怕是难以见到,毕竟现在推卸养老责任的家庭太多了,可这家人偏偏反着来。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三儿子干完农活回家,习惯性地喊一声"妈",结果屋里静悄悄的,一打听才知道,二哥又开着三轮车把老母亲接走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几个兄弟为了争夺赡养权,经常上演这样的"偷人"戏码,三个女儿本来也想参与轮流照顾,结果被哥哥们直接拒绝:闺女家里还有婆婆要照顾,老母亲就由儿子们管。面对儿子们的争抢,94岁的老太太哭笑不得,只好亲自出马定规矩:几个儿子轮流照顾,每人几个月,别再为这事闹腾了。网友们看到这个新闻后纷纷点赞,特别提到大儿子的带头作用很重要,正是他主动担责任,才带动了其他兄弟的积极性。这位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首先,她虽然94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还能自己出门遛弯,更重要的是她那份通透的人生智慧,从不生闷气,遇到再大的事也能一笑而过。她常说,生闷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有什么烦心事做顿好吃的,吃完就没事了,这种乐观的心态让照顾她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老太太之所以能享受这样的晚年幸福,和她早年的付出分不开,年轻时她就是个明事理的人,公公卧病在床两年,她端屎端尿从无怨言,给子女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处理婆媳关系更是有一套,每当儿子儿媳吵架,她从不问对错,只训儿子,就是为了护着儿媳妇,这份看似偏心的智慧,让所有儿媳都把她当亲娘一样孝敬。69岁的大儿子在这个家庭中起到了关键的标杆作用,作为长子,他率先提出要赡养母亲,而且态度坚决:作为老大,照顾母亲是天经地义的事。正是他这种主动承担的态度,感染了其他兄弟,大家都不甘示弱,争着要尽孝心,如果大儿子推三阻四,其他兄弟很可能也会找借口推脱,整个家庭氛围就完全不同了。最让人感动的是儿媳们的表现,她们从年轻时被婆婆疼爱,到如今主动回报,形成了美好的情感循环。69岁的大儿媳至今还记得当年坐月子时,快80岁的婆婆亲自给她哄孩子、洗尿布,像疼亲女儿一样疼她,如今轮到她照顾婆婆,她也是无微不至,把婆婆当闺女一样疼。照顾老人的细节最见真情,子女们严格遵守母亲不吃凉食的习惯,哪怕三伏天的西瓜也绝不让她碰,一碗面条都要回锅热透了才端上桌。轮到值班的儿子,一夜要起身十几次,就为了看看母亲睡得安不安稳,这些日复一日的琐碎小事,把孝心融进了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里。对比其他一些家庭的情况,这个家庭的和谐显得格外珍贵,有些老人年轻时对儿媳苛刻,小夫妻吵架就训斥儿媳,平时挑三拣四从不满意,甚至因为没生孙子就冷脸相待。这样的老人到了晚年,自然得不到真心的孝顺,还有些老人偏心眼严重,对子女区别对待,导致家庭矛盾重重。这位94岁老太太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个道理:早年种什么因,晚年得什么果,她年轻时的善良宽容,几十年的言传身教,在子女心中种下了孝顺的种子,如今这些种子开花结果,让她享受到了最美好的晚年时光。村里人都羡慕这家的和睦,村委会还公开表扬他们是孝德模范,老太太却很实在地说:"孩子们孝顺,是我年轻时种下的福。"这句话道出了家风传承的真谛。在当今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很多家庭为了赡养责任争吵不休,这个河南驻马店的家庭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真正的孝道不是嘴上说说,更不是法律条文的硬性规定,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回报。只有用心经营家庭关系,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孝道才能在家庭中自然传承,让每一代人都能在爱的循环中获得幸福。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信源:红星新闻——6个子女抢着给94岁母亲养老,母亲:轮流赡养,每人俩月

很多反对交社保的说自己亏,如果你现在个人+公司缴费已经有50万,你今天退休,你

很多反对交社保的说自己亏,如果你现在个人+公司缴费已经有50万,你今天退休,你的退休金应该是3.5万一个月。两年多就回本。为啥有些人退休金高达1万多?就因为他之前总共交了20万左右社保理解了吗?肯定很多人不理解为啥?因为你们数学不好,现在缴满50万社保的人,20年前第一次缴费可能才1000出头。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贬值。到了现在就是这么多了这个退休金是绑定领取当年gdp的,个人缴费的部分+GDP抽成(公司缴费的部分实际是一个绑定gdp的税,相当于直接在当年GDP里面抽)不交社保的人,将来就没资格抽。

[基层动态]工农:养老诈骗宣传远离“养老陷阱”

近年来,养老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许多老年人因防范意识薄弱、信息渠道单一,极易陷入“免费体检”“养老理财”“保健品神效”等诈骗陷阱。为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法治观念,8月8日,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

松霖科技:签订千台智能养老机器人订单松霖科技旗下子公司松霖机器人与福建省伍心养老

松霖科技:签订千台智能养老机器人订单松霖科技旗下子公司松霖机器人与福建省伍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机器人采购合作合同。伍心养老基于双方已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决定向松霖机器人采购可应用于助行、清洁、理疗、配送、接待、巡检、监控监测、护理陪伴等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本次合作,伍心养老合计采购养老机器人产品成机数量不少于1250台(不含样机),总计分三年交付,其中2026年8月15日前交付成机50台;2027年8月15日前交付成机不少于200台;2028年8月15日前成机不少于1000台。